印光大師文鈔07:普賢十大願王
我們把十大願王的導歸極樂世界的情況用附表解釋一下,看《印光大師文鈔》補充講表附表第一、普賢十大願王。 附表一─普賢十大願王 (一)約因行 —一禮敬諸佛 —二稱讚如來 —三廣修供養 —四懺悔業障 自利功德 —五隨喜功德 —眾生 十普皆回向——佛道 —真如 「十大願」—六請轉法輪 —七請佛住世 —八常隨佛學 九恆順眾生利他功德 —虛空界盡,眾生界盡,眾生業盡,眾生煩惱盡,我 —念念相續無有間斷,身語意業無有疲厭! —糅合《二課合解》— 我們分成兩段來說明,第一段是約因行,第二段是約果德。先看因行,我們解釋十大願王,分兩科,先解釋十大願,再解釋這個「王」。 十大願第一個是「禮敬諸佛」。我們修十大願王第一個要做的就是「禮」,就是身業的禮拜,這個「敬」是意業的恭敬,禮敬誰呢?禮敬三世諸佛,這是第一個。禮敬諸佛可以破除我們多生多劫的「我慢」的罪業,成就我們的尊貴身。 你經常禮拜,你這個身相看起來特別尊貴,我感覺到我們的導師懺公師父,他的身口意善業當中,有明顯的十大願王的功德,尤其是越晚年越明顯,你注意一下,他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世界,所以他特別強調禮敬諸佛。 我曾經聽到有人講一件事說:台北有一個商人,要以佛法說,就是大富長者的境界,他到蓮因寺去參觀。他對佛法是沒什麼信心,但是去參觀參觀。他參觀到大殿,參觀一半的時候,看到一個老者披著袈裟,從走廊裡面走進來,他不由自主就是跟他禮拜。所以這個人,這個尊貴身是修來的,看起來特別尊貴,怎麼會尊貴呢?禮敬諸佛,因地當中禮敬諸佛。 第二個「稱讚如來」。前面是一個身業的禮拜,這個地方是一個口業的讚歎。我們經常用偈頌來讚歎佛陀,能夠破除我們多生兩舌、綺語、妄言、惡口的罪業,成就無礙的辯才,有這種功德。 這個稱讚如來,在我們顯教也是很重視,有阿彌陀佛讚、地藏王菩薩讚各式各樣的,佛菩薩都有祂的讚,但是在顯教好像是不多,頂多是四句偈或者是八句偈。 我看達賴喇嘛的傳記,在西藏對稱讚如來特別重視,它要有什麼重大的法會,在誦經之前就讚歎佛菩薩的功德,那個偈頌一唱就是一個多小時、兩個多小時,達賴喇嘛說,他每次唱讚歎佛菩薩功德,他經常都是潸然欲淚,感動的掉眼淚,這個是一種宗教情操,就是稱讚如來,讚歎佛菩薩的功德,這是一種口業的稱歎。 第三「廣修供養」。這就是用財物或者是香花燈燭、種種的資具來供養十方的諸佛菩薩。可以使令我們破除過去慳貪的罪業,而得到廣大的財富。 我曾經遇到一個修密的法師,他跟我講說,歸依上師、歸依三寶,他在修行的因地就是以禮拜、讚歎、供養為主。換句話說,我們禮拜諸佛、讚歎如來、廣修供養,一方面是破除我們的罪障,增加我們的福報,另一方面有歸依的這種功德在裡面,使令我們跟我們的本尊,譬如說你的本尊是阿彌陀佛、你的本尊是觀世音菩薩,你這樣子做以後,冥冥當中你跟你的本尊緣就深,緣深,祂要加被你就容易,所以這個當中有歸依的成分在裡面。這個也是有需要的,這是透過禮拜、讚歎、供養,使令我們跟佛菩薩的距離拉近。 第四個「懺悔業障」。就是懺除我們無始的罪障,五逆十惡乃至於謗法的罪業,約是破惡來說的。 第五「隨喜功德」。前面的禮拜、讚歎、供養,都是約我們自身來說,這個隨喜功德是說,我們也可能會跟同參道友接觸,一切法因緣生,每一個眾生有各式各樣的善根,功德不同,但是我們凡夫的心情,就是嫉妒心、不耐他榮,我們凡夫的心情是這樣的,如果沒有經過調整,我們凡夫的面貌是認為:我們這一念的生命體,這一念心,有一個恆常住不變異,能夠主宰一切法的一個「我」,一個常一的主宰叫「我」。我們有一個「我」的執著以後,我們認為一切的榮耀都應該歸於我才對,我們看到別人有什麼功德,我們就嫉妒、障礙別人,「這個有什麼了不起!」這樣子嫉妒以後,糟糕了,使令我們這一念心跟法的因緣產生障礙了。 他誦《法華經》、他每天拜阿彌陀佛,你內心當中,嘴巴不講,你內心一嫉妒他,使令你這一念心,跟一個清淨的正法產生障礙了,你以後修這個法的時候,你不容易相應。人家修了十天就有感受出現,你修了十天一點感覺都沒有,「我的方法正確,我完全根據祖師的方法,有次第的這樣修下去,為什麼跟法一點都沒有感應?」就是你過去對這個法有問題。 所以我覺得我們修淨土的人要注意一件事情,祖師大德有時候他在開示是一種「對治」,他看到有些根機,他已經廣學經論了,不好好修行,所以他說:這一切的三藏十二部經,讓給別人去看、讓給別人去讀,我一句彌陀就好,祖師講這句話的時候,他這一念心是跟善心相應,他不是跟煩惱相應,你也跟著祖師講這種話,人家勸你去修行、去拜佛、誦經,你也把這句話講出來,但是你講這句話的心情有煩惱相應,這有問題,你會有問題! 我們總是有一天要法門無量誓願學,除非你不成佛,我們成就法身大士以後,從空出假以後,那是一個法門無量誓願學,所有的功德一個一個成就,無量的陀羅尼門、法華三昧、首楞嚴三昧,一切的三昧,次第的成就,你到那個時候,你就有障礙了。 所以我們的心情要怎麼辦呢?我們這一生當中,不可能具足所有功德,不可能!你受持這一部經,你另外一部經就比較弱;你的思想分別力很強,你的禪定就會弱一點。 有些人持戒的功德大,有些人禪定的功德大,各式各樣的功德,我們內心,就是自己讚歎自己的功德,我們也讚歎別人的功德,我們對別人的功德也讚歎,這樣子你以後為自己栽培一個好的因緣,所以這個地方是很重要的,隨喜功德,來對治我們的嫉妒心。 前面主要就是一種福德資糧跟懺悔業障,六、七、八就是我們要去栽培智慧的善根。怎麼成就智慧的善根呢?有三個次第:第一個「請轉法輪」。我們內心當中要對法的歡喜心,請轉法輪。 法是誰要傳呢?「請佛住世」,必須有佛菩薩、善知識的住世,對能說法的人生恭敬心。 有這個法、有能說的人幹什麼呢?「常隨佛學」,我們就開始有次第的學習佛陀的一切功德,佛的菩提心來自於六波羅蜜,這個是常隨佛學,恆常的學習佛陀的一切功德,當然主要是以般若波羅蜜為主。這個就是成就了自利的功德,包括懺悔業障,積集福德跟智慧兩種資糧,有般若波羅蜜使令我們的心莊嚴,有福德使令我們的身也莊嚴,身莊嚴、心莊嚴、身心莊嚴,福德智慧兩足尊,兩隻腳站的穩穩的。 接下來做什麼事呢?「恆順眾生」。我們具足福德智慧兩種莊嚴以後,我們開始思惟,這一切眾生都在苦惱顛倒當中,這眾生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呢?有關係,他都是我過去的父母,他們都曾經以最大的愛心來照顧我們,對我有很大的恩德,所以這件事情我應該要承擔起來,這個時候你的大悲心開始活動,再依止你的善巧方便,就是恆順眾生,恆順眾生差別的根機為他說法,成就利他的功德。 有這個自利的功德跟利他的功德以後呢,我們最後做「普皆回向」。我們不是說有這種功德幹什麼?「我下輩子要做國王。」不是這樣子,不是這種可樂的果報,我們要把這種殊勝的功德做三種的回向:第一個回向法界眾生,苦惱的眾生,使令他們離開一切的痛苦,而且得到種種的快樂,五欲的樂、三昧樂、涅槃樂,回向法界眾生這個是跟大悲相應。 第二個回向無上的佛道,這是約著大智慧來說。前面兩個都是一種現象界,佛法界、眾生法界。 第三個回向真如理,二空真如理,從法性的角度來說,這一切功德都是不可得的,圓滿菩提歸無所得,無有少法可得,內心當中雖然修習廣大的功德,但是這一念心還是寂靜住,觀察這些功德從法性的角度都是畢境空,無我無我所的,無住,以無住為住,這個就是回向二空真如理。 這個是普賢菩薩他告訴我們依止這十大願王,你能夠在念念當中,急速的成就諸佛的功德海,有這十個法門,十大願。 其次我們解釋什麼叫做「王」。「王」有自在義,自在,就是你做這件事情,沒有人能夠障礙你,就是國王於五欲有自在義,國王要得到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沒有人能夠障礙他,他過去的福報,但是這個地方是指的不是這個,它指什麼呢?什麼樣的自在呢?我們先看空間上的自在,「虛空界盡,眾生界盡,眾生業盡,眾生煩惱盡,我此禮敬乃至回向無有窮盡!」 這十大願王在修行的時候,是以什麼心情來修呢?就是說你內心當中要思惟,虛空界盡,這一切的依報的國土,假使是有窮盡的話。乃至於這一切的正報的眾生。它的眾生界盡是約果報,眾生業盡是約業力。眾生的煩惱盡就是煩惱、就是眾生的惑業苦,就是這個煩惱業力果報,這是正報。 就是說即使這無量無邊的虛空,無量無邊的眾生都窮盡了,但是我這一念禮拜,乃至於普皆回向的十大願王,我還是一樣沒有窮盡,我還是一樣不斷的禮拜、讚歎、供養乃至於回向。 換句話說空間不能障礙我,這是不容易的,譬如說你今天來到道場,這個環境的攝受你能夠禮拜,你到了都市的雜染環境,你就沒辦法禮拜了,你心隨境轉,你就得不到自在,你這樣子就是怎麼樣呢,你只是修十大願,不是修十大願王,你的空間一改變,你就修不下去,沒有自在力了。 其次從時間上來說,「念念相續無有間斷,身語意業無有疲厭!」前面是約空間的無障礙,這個地方是講時間。 我們修十大願王是什麼心情呢?「念念相續無有間斷,身語意業無有疲厭!」這個也是不容易,今天修明天修,今年修十年修,盡未來際的修,內心當中沒有疲厭,這個也是不簡單的,時間不能障礙你,這是時空無盡,這個叫做「王」。這是在我們因地的一種修行的方法。 感恩開示
《印光大師文鈔》選讀/淨界法師主講
—「王」此禮敬乃至回向無有窮盡!
留言列表